第(3/3)页 语言、文化、商业环境的差异都是他必须面对的挑战。 特别是1960年代,香城社会正处于快速变迁之中,西方文化和传统中国文化的碰撞尤为激烈。 “不过,哪里有挑战,哪里就有机遇。” 李向明鼓励自己,思考着如何利用香城的国际贸易优势,将龙腾啤酒推向海外市场。 他想象着在繁华的维多利亚港或是九龙尖沙咀的霓虹灯下,设立一家具有现代感的啤酒吧,吸引那些穿着西装革履的商业人士以及优雅的女士们。 他们或许会在品尝了龙腾啤酒后,被这独特的味道所吸引,成为忠实的顾客。 李向明从床上坐起,拿起笔记本,开始列出一系列的计划和准备工作。 他知道,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成败,尤其是在一个如香城这样的国际大都会。 “首先得学学粤语,还有英文也很重要。” 他喃喃自语,记下了语言学习的计划。 接着,他又想到了包装设计。 香城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传统的包装可能无法吸引当地人的注意。 他需要考虑更具现代感和国际范儿的包装设计。 一边思考,一边记录,不知不觉间,窗外的天已经蒙蒙亮了。 李向明知道,新的一天已经开始,他的香城梦,也即将启航。 他重新躺回床上,心中充满期待与决心。 次日,李向明坐在办公室书桌前,眼前摊开的是一本刚从新华书店买回来的英语学习书籍。 尽管外面喧嚣不断,但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只有他和他的学习之旅。 打开书的第一章,“基础发音”,李向明开始了他的英语自学过程。 尽管英语的字母和汉语完全不同,但他的头脑就像一台高效的机器,迅速吸收着这些陌生的音节。 每一个单词的发音,他都反复练习,模仿书上的音标,一遍又一遍。 他的嘴唇和舌头在细微处调整,试图捕捉那些从未有过的发音。 “ThiS iS a bOOk. ThiS. IS. A. BOOk.” 李向明念出声,刚开始还有些生硬,但很快就越来越流畅。 他的进步非常快,每天几乎可以看到明显的变化。 这本书的每一个练习,他都不只是做了一次就过去,而是反复练习,直到可以不经思考,脱口而出。 第二天,他开始学习基本的语法结构。英语的句型与汉语有很大不同,但这并没有难倒他。 通过理解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他开始尝试构造简单的句子。 “I am Li Xiangming. I am learning EngliSh.” 他在纸上写下这些句子,然后朗读,感受语言的节奏和停顿。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词汇量逐渐增加,还有悟性逆天的天赋,什么东西只要看过一遍、学过一遍就能学会。 到了学习的第三天,李向明已经开始尝试更复杂的文本理解。 他买了一本英文版的《红楼梦》,虽然只能勉强读懂一些段落,但这种尝试让他对英语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