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经费的使用方式-《监督代理人》


    第(2/3)页

    尽管宫代奏砍掉的时间有点太多了。

    “这样我们就可以留出相对充足的制作时间,每集的作画数我希望维持在3000到3500枚之间。”

    这种作画数量已经算相对的高水准了,然而这样的帧数(注)与每分钟170万日元的制作成本并不匹配。

    “与提高作画数量相比,我更希望把经费用在音乐、美术和摄影上,同时制作资源向单个主角倾斜。”

    宫代奏往往是在以以后的通行方式来解决现在的问题的,很多时候观众的眼睛跟瞎也没什么区别,多一副画面少一副画面他们是看不出来的,

    而相反的,如果把经费用在美术和后期处理上的话,同样的钱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优秀的美术风格能瞬间抓住观众的眼球,甚至能以相对“惊艳”的画面让观众产生一种“哇,我知道了樱花飘落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哎”之类的感受。

    问题不止于此,作画是动画的基础,作画的增加不只是这一个环节经费的增加,而是整体性的提高……因为那意味着整个后期处理的工作诸如上色、摄影等等的支出都跟着提高。

    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特效和后期处理的成本是在不断下降的,相反的,原画的成本却在上升……技术和手绘总是在相互倾轧的,优秀的原画师只会越来越少而不会越来越多。

    至于把制作资源往主要角色身上倾斜……这个就堪称业界毒瘤了,某些角色的神态、动作会被重点拿出来凸出表现,吃掉大量的经费,所以当这样的角色登场的时候,整个画面的档次就不一样了,前面的场景像是100万制作的,后面的像是1000万制作的,完全不像是一部作品……典型的代表是“黄漫老师”的和泉纱雾,制作公司甚至为了这样的萌系角色配了个专属原画。

    从制作上来说,这是典型的“歪门邪道”,但以尽量低的经费追求尽量高的销量,向来是动画业界的走向,这种“业界药丸”的气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想当年的业界还在以全动画的标准来制作作品呢,结果这样的制作标准被一部以当时的眼光看来“粗制滥造”的作品冲击了个七零八落。

    在经费极为匮乏的状态下,1963年某个动画制作公司制作了一部低投入、高拍数、作画数量有限甚至画面卡顿的作品。

    以当时颇有良心的动画人的判断来说,他们对这样的作品下达的评价是大概是“观众要是可以接受这种ppt一样的作品,我们就把脑袋拧下来当球踢。”

    然而事实是他们严重高估了岛国观众的欣赏水平,那部粗制滥造的作品非但没有扑街,甚至还火了,而且不是小红、而是爆红,世界性的爆红。

    制作了这部作品的公司叫做“虫制作”,制作了这部作品的人叫做手冢治虫,而这部作品的名字叫做……铁臂阿童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