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虚实-《乱世栋梁》


    第(2/3)页

    这个“省试”,其实就等同于过去梁国时的国子学考试(射策),上榜者,譬如“射策甲科”,就能入仕做官。

    而故梁的国子学入学资格可不好拿,首先是名额少,其次要看门第、出身,寒族子弟很难获得入学资格,最多只能旁听。

    旁听者,是没有资格参加射策的。

    所以,楚国如今实行的“科举考试”,其实是故梁国子学考试的改进,将参加考试的资格放宽。

    想要获取这个考试资格,得先通过乡试、州试,却不需要入国子学读书。

    这就让大量寒族子弟,乃至出身微寒的读书人,绕过九品中正制,有了一条相对宽敞、稳定的入仕渠道。

    科举考试还分士、庶双榜,这就确保寒族子弟能避免和学识渊博的士族子弟同场竞技,让凭着学识入仕的难度有所降低。

    宇文护通过看报纸,知道了楚国“科举考试选官”制度的大概情况,现在则问刘师知,这考试的考题,谁来出。

    如果是士族官员来出,那如同让狼来牧羊一样:

    士、庶有别,士族看不起庶(寒)族,出题的士族考官,哪里会让庶族考生那么容易通过考试。

    “考试分三级,难度递增,但无论哪一级考试,考卷都要糊名。”刘师知侃侃而谈,所说内容,都是皇帝事前交代的。

    “为了避免出题者恶意为难考生,考卷题目分主观题和客观题...”

    “客观题,就是答案固定,不会有争议,譬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乡试考卷,基本上都是客观题。”

    “州试、省试,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

    这些题型的意思,宇文护从报纸上了解过,所以关心的是“出题的人是谁”。

    刘师知的回答,是皇帝召集有识之士,根据考试的难度,各自出题,这些题目收集起来,形成“题库”,考试时,随机从题库里抽题目来构成考卷。

    题库内题目的数量会不断增加、更新,尽可能保证考卷的难度,符合当前级别考试所要达到的水准。

    考试成绩,以数字给出“分数”,所有考生的成绩,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列。

    至于省试,主观题由皇帝从备选的题目中选择,考卷,由皇帝任命的文臣来进行初步阅卷,再上呈皇帝审阅、最后定分。

    所以,省试的主考官是皇帝,士、庶榜上榜的考生,等于是皇帝的门生。

    刘师知这么一说,宇文护心中的猜想,得到证实:

    李笠行科举考试选官,目的就是加强皇权,撇开世家大族把持的入仕渠道(九品中正制),直接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自己效命。

    “可是,靠考试入仕的官,处理事务,怕是力有未逮吧。”

    宇文护又问,刘师知回答:“所以,需要治吏,让良吏来协助官,处理各类事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