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帮人只能点到为止-《一九八一年》
第(3/3)页
王慧和陆惠开会时表态了,哪个小组率先完成任务,组长、副组长今年就能够给股级、副股级。
成绩排倒数第一、第二名的小组打散分入其余六个小组,调出成绩第一、第二名的副组长担任组长,从六个小组中抽调几人重新组队。
有比较才能有进步!这些四零五零人员都知道这应该是最后的机会,哪有可能不拼老命?
况且成绩相互之间都看得到,不拼就被同事们拼掉了,以后只能眼看着跟自己一样的同事们当上自己的领导。
领导别人?还是被别人领导?就看这几个月的表现了。
县领导们关心“家园集团”的发展,都去看过,主动工作而且上下一条心的团队,让县领导们赞口不绝。
他们一至看好“家园集团”的未来,都庆幸自己参股了。
但是领导们也提了疑问,“家园集团”的职工怎么都是四十岁向上的呀?
陆惠的解释是,当下工作重点是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暂时用不着火气盛的年轻人。
毕竟不是人人通情达理,也有个别人胡搅蛮缠,甚至于对工作人员推推搡搡,年轻人哪里做得到唾面自干?万一挥了拳头影响就恶劣了。
“家园集团”已经在招工,而且优先选择今年的高考落榜生、复员军人,计划招二十个女高中生,十个男性退伍兵。
这三十人不是干群众工作,而是为即将开始的售楼做准备。
招工条件的起点蛮高的,县领导们当然支持。
这段时间王慧、陆惠被追捧了。
为啥!太多够得上条件的年轻人希望进入“家园集团”,拼爹必须有啊!
找关系的人太多了,王慧俩人为难了,只得再找黄瀚问计。
对于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而言人脉何其重要?
这一次黄瀚没有强调公平公开公正,而是建议向关系户倾斜。
明确告诉她俩,收进关系硬的员工,有利于“家园集团”的发展。
只要满足高中毕业和退伍兵这两个条件的年轻人,总不会太差的。
事实情况也是如此,八十年代的高中生算高学历,因为中考的升学率都不超过百分之二十。
当兵的选拔也是很严格的,当了几年兵的青年,综合素质肯定比绝大多数社会青年高。
秦昆仑没有藏着掖着,亲自跑省里找老首长回报工作,把“家园集团”成立的过程重点谈了谈。
三水县成立股份制公司,干部、群众、企事业单位、外商共同出资一千多万,这事儿新鲜!
老首长没有质疑,只有鼓励,他表态了:形式不重要,看结果,只要能够更好的发展地方经济,完全可以大胆尝试。
“敢为天下先”哪能停留在口头上?
放心大胆去干,干好了成为表率,干砸了也不要紧,只要不存在贪赃枉法,他会为三水县的领导班子说话的。
老领导明年到点了,他特希望秦昆仑干出成绩更进一步,特意留他吃午饭,和他谈了许多。
秦昆仑从省里回来后更加激进,他和宋解放等等七个常委蹲点效益差的单位,要求一个月内做出是不是“放小”的决定。
“放小”如今在三水县的代名词就是卖掉或者承包经营又或者改为股份制。
不仅于此,寻求外资争取进口设备被提升到了战略高度。
必须未雨绸缪,万万不能让拥有数千工人的“东方红布厂”、“胜利纺纱厂”、“光华针织品厂”等等单位衰落。
几个县领导包括秦昆仑和宋解放为了了解行情,都在接触台商、港商、欧美华商。
原本他们未必太懂纺织业,可是谈得多了,渐渐地就变成了懂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因为所有的外商都表态了,想要“东方红布厂”、“胜利纺纱厂”、完成设备升级,哪一家的设备投入都不会低于两千万美金。
如果由他们带设备来合资,中方的资产以美金折算不可能高于二百万。
这是个什么意思?秦昆仑、宋解放等等哪能不明白,中方仅仅占股百分之十左右,这条件绝不能接受。
还好他们心存希望,没有急着跟哪一家进入实质性谈判期,因为秦淑洁给出的条件还有商量余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