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云上青梅》


    第(2/3)页

    双方搜肠刮肚用尽词汇,依旧说服不了对方,最终陷入了“车轱辘废话打嘴仗”。

    他俩谁也不肯先住嘴,围观的各家小孩儿劝不下,最终自是惊动了大人。

    做为主人,时任原州牧当然要主持公道。他和蔼地询问小云知意:“你且说说,这字本何处有不足?”

    若说得清楚何处有不足,云知意也不至于同霍奉卿打半晌无用的口水仗。于是她只道:“我就算是用左手写,也比这字好。”

    这话其实是耍了点小心机的。

    她天生左撇子,虽在家人的强行纠正下,日常也能灵活运用右手,但她左手字历来就比右手写得更好些。

    小孩子的浅薄狂言在大人眼中别有童趣,闻听此言,宾主尽皆捧腹,纷纷撺掇她当场写来,让大家眼见为实。

    她也不怯场,当真就用左手执笔,认认真真写下“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

    “原州牧”这官阶是原州最大的,能受邀参与其所设私宴者,哪个不是原州地界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都是见多识广又深谙官场人际的老狐狸,一看她那字迹竟有帝师成汝的六七成风骨,众人态度迎风一面倒,纷纷判定原本那幅描红的字迹确实不够好。

    那件事以后,霍家大人们对小云知意的态度一如既往,但她与霍奉卿却总在各种大大小小的事上有所冲突,冤冤相报地负气较劲,就此从求学一直斗到为官。

    后来过了很多年,云知意才懂了小时那次宴会上霍奉卿怒从何来。

    因为主家最初拿出的那幅“九九消寒图”描红,字本是霍奉卿已故祖父霍迁的幼年手笔。

    霍迁自幼天资过人,在原州有“神童”之名,生前也曾一度官至原州牧。

    在他年少时,还得到国子学祭酒亲点入京,成为原州府第一个无需应考便进了国子学深造的寒门才俊。

    可惜过慧易夭,霍迁才过不惑就英年早逝,从此成了让霍家人骄傲又痛心的一笔浓墨重彩。

    霍迁的后辈个个资质平凡,他辞世后,靠他一人之力撑起来的门楣家声实质已是外强中干。

    到霍迁的儿子接手掌家时,霍家在邺城就剩表面风光,背地里不知被多少人说着风凉笑话。

    十岁那年的云知意为争一口莫名意气,当众挫了霍迁生前在原州的美誉才名,更伤及霍家已所剩不多的颜面。

    虽是无心,但对霍家造成的无形打击着实不小,霍奉卿不恼羞成怒才怪。

    晚了很多年才明白真相的云知意想,待平息了槐陵县的事再回邺城时,定要诚心诚意摆酒向霍家致歉,当场恭恭敬敬填一幅霍迁老先生的九九消寒图。

    可惜,她没料到到自己会死在槐陵。

    更没料到,弥留之际躺在霍奉卿臂弯里,她连想说“抱歉”二字,都发不出声。

    *****

    云知意在影壁前揉着自己发烫的双眼,身后传来匆忙的脚步声。

    她立刻敛好混乱的心情,缓缓回头。

    有一小吏边跑边喘着近前来,庆幸地执礼道:“云大小姐,幸亏您还没走远。恭请移步,有贵人在东后院的堂室候您相见。”

    邺城试院占地近百亩,过了最前头这考场,再往里便是考官封卷、阅卷之所。

    那可不是考生能随便涉足的地方。

    云知意疑惑扬眉:“您可别诓我。考生无故滞留试院,按律是要问罪下狱的,更何况是进后院堂室。”

    《大缙律》对科场舞弊防范严苛,明令禁止已交卷的考生无故滞留试院之内,否则一概以作弊论处。

    “‘无故滞留’才有罪,”那小吏道,“如今是有人留您,自就不叫‘无故’。”

    “那我就放心了。烦请带路。”

    云知意飞快思索,口中故意道:“难怪昨日听说有贵人驾临,又见比我早交卷的霍奉卿竟比我还晚出试院。原来,贵人竟是先见了霍奉卿。”

    试院小吏也归原州学政司管,多多少少听过“邺城庠学云知意与霍奉卿斗气二三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