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不忘初心-《明末汉之魂》
第(1/3)页
自己的命运只能由自己主宰,不可以受制于人。
一个现代人没有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朱家皇帝、王爷如果没有黄汉出现,几乎会被流寇和建奴杀绝。
如果他们不懂得进退,黄汉采取一系列手段没有负罪感,最起码黄汉不会丧心病狂到一定得要了崇祯一大家子和朱家诸位王爷的性命。
况且崇祯对明朝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在位十七年杀了七位总督,十一位巡抚,更换五十位内阁成员,十九任内阁首辅、十一个刑部尚书,十四个兵部尚书。
朝廷重臣如同走马灯般轮换不停,如何保持政治纲领的持续性?
从古至今,只要是经常换主要负责人的政府和单位都是人浮于事,在人人自危的情况下谁能够安心做事?
况且崇祯还创下了历代帝王杀封疆大吏的记录,使得揣摩圣意蔚然成风,使得大臣战战兢兢,导致怕事情做不好干脆不敢做事,因此崇祯落下个最勤政的美名。
原因很简单,他不放心大臣做事的同时,大臣们也因为担心皇帝不满意不敢履行职责,全由皇帝看着办。
在这样的皇帝手下干,黄汉不求自保必死无疑,至多死后由于国事更加糟糕,后悔的崇祯皇帝再给予昭雪、追封。
黄汉熟知明末历史,祖大寿、左良玉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军阀在崇祯手下都能够活得滋润做到大明的挂印将军。
吴三桂都能够混到平西伯,手里掌握着大量大明耗尽膏血供养的军队,在大明危亡之际故意滞留山海关坐看大明、伪大顺、满清三方博弈待价而沽,最后押宝在建奴那一方。
如今黄汉的“红旗军”兵强马壮,实力远远大于崇祯十七年的左良玉、吴三桂,跟朝廷讨价还价,崇祯唯有捏着鼻子认了。
““红旗军”刻意跟一个颇有才干和胆气的唐王不清不楚,给崇祯带来的压力就可见一斑。
黄河阻击战大获全胜使得明军欢欣鼓舞,刘之伦及时派遣六百里加急向洪承畴通报战果,试图激励在延绥镇布防的明军出手堵截败逃的清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