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岌岌可危-《明末汉之魂》
第(2/3)页
皇帝下旨召见,黄汉肯定找理由搪塞不去京师,君臣过早翻脸不利于接下来的大战。
升斗小民只在意衣食,其实不在意谁当皇帝,争国本、强调三纲五常的是刷存在感文官集团。
封建帝王需要跟士大夫共治天下,他们离不开文官集团,往往皇帝会给士大夫面子选择妥协。
连帝王心术登峰造极的万历皇帝都不得不立文官集团看好的朱常洛,放弃了把皇位传给自己心爱的儿子朱常洵。
这就是万历后期的国本之争,最后的结果表明,争国本的士大夫都眼睛瞎了。
如果不是一帮混账大臣坚持立了在位仅一个月的短命鬼“一月天子”泰昌皇帝,就不会有后来的天启帝和崇祯皇帝,明朝的国运肯定有所改变。
明朝的文官集团自私自利得无以复加,泰昌皇帝虽然做了一个月,但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罢除了万历朝的矿税。
娘的,真正的老百姓会牛掰到敢开矿?
唯有达官贵人和他们的爪牙才能够开矿赚钱,取消矿税穷了国家、实实在在便宜了官僚集团。
老百姓肯定不会有任何好处!
恰恰相反,国家需要的财政收入是有定额的,少了矿税收入,缺额当然会摊薄到其他税种里,比如说田赋。
黄汉其实已经自成体系,用不着被士大夫左右。
因为强化教育足八年,工农兵学商共同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自有人才。
“红旗军”中能写会算者多不胜数,文官集团撂挑子大可以进行军管后再往文官治国过度。
崇祯皇帝明知道建奴使用离间计,还是沉不住气事出有因。
因为太多拥有“红旗军”体系颁发粮本、户口本的京畿百姓口无遮拦,纷纷议论如果征虏大将军做了皇帝,大家的日子会不会更加好?
锦衣卫、东厂把市井间的谈论程奏,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真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