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没有身份的任务-《亮剑之敢死营》


    第(2/3)页

    “旅长,什么任务?”

    陈山河问道,要旅长亲自下来交代的任务肯定很重要,所以,他比较好奇到底是什么任务电话里不能说电报里也不能说。

    旅长缓缓说道。

    事情是这样的,今年河南大旱,旱到什么程度?

    其实从去年已经开始大旱了,从去年大多数地方已经绝收了。

    所以从去年开始,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吃树叶和树皮,甚至更多的时候是在吃土。

    或许说,不能说河南大旱,应该说北方地区,都在遭灾都有大旱。

    就连河北地界,也干旱的很,而且由于冈村宁次的破坏性扫荡,导致去年的秋收其实没收到多少粮食。

    今年春,河北某些根据地就遭遇了干旱和缺粮的困境。

    陈山河这边甚至陕北那边,大致上都解决了粮食问题,因为高产玉米的原因。

    但是被敌人包围的晋察冀根据地各部,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别说种子过不去,就算种子过去了,但是日军进行了破坏性的扫荡,地里的庄稼根本就长不大。

    所以很多根据地的军民,今年春的时候都要靠吃树叶来过日子。

    《树叶训令》就是出自这样的背景下。

    晋察冀军区所在的驻地,军民加起来共有几千人,老百姓和驻军都以采树叶为食。

    为不影响军民关系,军区司令部颁布了一道特殊训令:命令全区所有部队,将村庄周围15里以内的树叶,全部让给老百姓,部队到远离村庄处采摘树叶充饥。

    后来军区司令在回忆录里这样写道:“部队所有伙食单位都不能在村庄附近采摘杨树叶、榆树叶,要把它留给群众吃。

    全边区部队严格执行这个训令,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

    训令下发以后,军区司令又专门召集负责给养供应的同志们开会。

    会上,军区司令聂帅说:“敌人连续‘扫荡’,部队的给养的确十分困难,西边的粮食运不过来。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晋察冀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困难。

    这些天,老乡们三五成群捋树叶、剥树皮,那些被饥饿折磨的孩子,骨瘦如柴的身子顶着一个大脑袋,背井离乡,沿村讨饭。

    可是,各村庄都闹饥荒,让他们到哪里去讨饭……”

    说到这,聂帅鼻子一酸,便说不下去了。

    好一会,他才继续说:“我们是人民子弟兵,在困难时期我们要想方设法减轻人民的负担,部队不仅不能采摘树叶,还要利用战斗间隙,帮助人民搞好生产。

    军区机关要自己动手,节衣缩食。”

    《树叶训令》以布告的形式贴到了村庄周围,老百姓深受感动,一些群众甚至找到军区和边区政府,见到了军区司令聂帅,恳请他收回训令。

    老乡们拉着聂帅的手说:“聂司令,你也太难为战士们了。鬼子打死咱八路军战士,用刺刀挑开肚子,肠子里都是糠糠菜菜,挎包里只有几把枣儿呀……现在闹饥荒,八路军饿着肚子,连把树叶都不能捋,怎么能行呢?”

    聂帅回答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八路军的纪律。请乡亲们放心,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部队的粮食问题。”

    后来,《树叶训令》不仅没有被收回,还被传达到了晋察冀军区的其他部队贯彻落实。

    由此可见。

    不只是河南遭遇了旱灾,就连河北山西等地也遭遇了旱灾,整个华北地区,在1941年1942年这两年时间,都很难熬。

    但是最难熬的,还是河南等地,他们已经遭灾了好几年了,已经饿死了不少人了。

    对于这一点陈山河很了解。

    在历史上,1942年大旱灾,在那个地方饿死了最少三四百万人。

    最少。

    所以今天旅长突然找来说起这个事儿,他大概明白,是几个意思了。

    “旅长,你是想让我去把那边的灾民给迁过来?”

    旅长摇了摇头:“今年咱们大部分根据地,只要没有遭遇小鬼子的破坏性扫荡,都能保证自给自足,甚至粮食还有富余。

    比如你们这里,听说每个月都有两次肉食,地主老财都没有你们奢侈!

    正是因为粮食还有富余,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咱们既然还有富余的粮食,那看着老百姓受灾受苦受难,当然不能坐视不理。

    所以对于迁移难民的工作,我们已经很早就有人做了,从年头的时候就有人开始着手。”

    这回陈山河算是真正明白了:“不顺利?”

    绝对是不顺利,如果顺利执行的话,旅长不会找到自己,还亲自到他的团部来交代这个任务,连电话都不打,连电报都不发。

    旅长点头。

    “日军和汤恩伯的部队对峙在那,我们的工作很不好开展,最重要的是,不管是日本人还是汤恩伯,都不允许百姓,大量的迁移。

    因为,他们还需要这些百姓来耕种,他们还需要这些百姓来进行盘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