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战略重心要转移了-《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第(2/3)页

    可像郭嘉一般轻松喝酒的人不多,城外的士族子弟大多忧心忡忡,不知搬到冀州避难的决定,是否正确。

    这些士族大多是兖州、豫州之人,为躲避战乱而来,因为有荀氏搬迁的先例,颖川人最多。

    他们携带资财、部曲,可刘虞只给了他们建府邸的地方,并没有给他们分田,想自己购买田产,却处处碰壁。

    黔首小民不卖,加钱也不卖,想用强又打不过乡下的民团,那刘骠骑怎么能让这些刁民拥有武装呢?真是愚蠢!

    极其的愚蠢!

    最可气的是,官吏还把他们的部曲捉拿了不少。

    还有天理吗?还有王法吗?

    你们抓错人了!

    这是什么世道啊。

    唉!

    全乱了,道德沦丧,人心不古啊!

    来冀州真的明智吗?

    坐吃山空,无以为继啊,可想想河南那边的战乱,他们又下不了搬走的决心。

    人心浮躁,蠢蠢欲动。

    刘襄回来了。

    大军调整布防,兵卒列队往来,邺县增强了兵力。

    他们立刻就消停了,藏起了小心思,老老实实的做人。

    可他们不知道,刘虞就是在熬他们,得把这些士人的心气压下去,然后才能把他们吸收到冀州的商业版图之内,形成合力,与天下商贾竞争。

    他打得主意挺好,可惜,荀彧也在打这些士族的主意。

    目的都是这些人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资财。

    结果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书城之中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卢植、蔡邕、郑玄等人两耳不闻窗外事,有了这座城池藏书,外面打翻天他们也懒得管,反正不会有人敢冒着得罪天下读书人的风险,攻打书城。

    受他们影响,书院的学子和专门入城读书、抄书的游学士子,也是心无波澜,专注的扑在学问之上。

    初平二年的十一月,在一片恐慌中开始,然后就渐渐的归于平静了。

    刘襄是在一个月以后拿到的成品望远镜,两节套筒,可伸缩的单筒望远镜,完全抽出来长一尺三寸,就是三十厘米,合拢之后长八寸,就是十八厘米。

    物镜镜片是直径一寸半的凹透镜,目镜镜片是一寸二分的凸透镜,为了保护镜片,两端都有能盖上的盖子。

    镜筒的内外壁都髹了黑漆,外壁黝黑发亮,像上等的漆器一般润泽饱满,内壁却漆黑一片,没什么反光,不知道用的什么手艺。

    为了美观防滑,外侧的套筒上雕刻了嘲风的纹饰,就是那个传说中龙跟鸟生的嘲风,好登高望远,古人总把它的雕像放在大殿屋檐的四角上面。

    工匠把嘲风的形象雕刻在望远镜上,是想要附魔的意思?

    一共做出来八大一小,九个望远镜,分别用长条状的木盒装了,木盒里面还做了能稳固的支架,垫了柔软的红色丝绸,既美观又能防止碰撞,手艺精湛,美轮美奂,相当不错。

    “六位工匠,改良军械,有大功,晋军爵一级,赏万钱。”刘襄下令赏赐,重点是军爵,一万平安通宝也不少,依现在新币的购买力,相当于三斤黄金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