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句话的意思是吕布擅长射箭,宜僚擅长玩弹丸,嵇康擅长弹琴,阮籍善于撮口长啸。 宜僚他想不起来是谁了,但吕布是这个时代的,嵇康和阮籍都是竹林七贤之一,现在还没出生呢。 写出来当预言故事吗? 还有下一句“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蒙恬发明毛笔,蔡伦改进造纸都没问题,可马钧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现在还小,有可能还没出生。 不能留。 对这两句起总结作用的“释纷利俗,并皆佳妙。”自然就不能有了。 与前几句对仗的“毛施淑姿,工颦妍笑。璇玑悬斡,晦魄环照。”也不能留。 后面的几句到是没什么问题,其实也只剩下六句了,一口气写完,以“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收尾。 全篇九百六十个字,说千字文,也不算什么错误。 刘襄准备用它作为启蒙的文章,再辅以说文解字、尔雅和简单的加减法,作为蒙学教材。 想了想,觉得有点少,但他不喜欢《仓颉篇》、《训纂篇》、《凡将篇》、《滂喜篇》,只留下了《急就篇》。 《千字文》、《急就篇》和加减算术,确实有点少。 干脆自己再抄一篇。 小时候长辈推崇传统文化,他上小学之前没少被封建糟粕祸害,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什么的,没少背,要不是年纪到了,该上学了,他都快开始背诵四书五经了。 别人家的小孩哭着喊着不想上学,他背着小书包欢欢喜喜的奔向了学校的怀抱,小学生活,太舒服了。 因为上学了,要接受系统的现代教育,家里的长辈便不再干扰,怕影响学业。 像什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呀,“在亲民”呀,“在止于至善”呀,都只是听过,并没有真的去了解。 但《弟子规》他可是真的背诵过,也因为背不下来,而被打过屁股。 记忆深刻啊。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起个头,他就能往下背。 这都是疼痛换来的,能记一辈子。 刘襄揉了揉屁股,决定把《弟子规》加进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