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红薯入京(二)-《大明嫡长子》
第(1/3)页
第509章红薯入京
“你说是谁?”
“回陛下,是平海伯世子。”刘瑾提着小心讲了。
“平海伯世子?他这个时候来见朕能有什么事?”朱厚照一时也想不到。
夏皇后见此情状,心里头对这个梅怀古也没啥好印象。
她与宁妃、昭妃两人的关系倒还好,本身皇帝也并没有因此而忽略她皇后的地位。
她始终是皇后,她以后的孩子还是嫡子,到目前为止,更加没有人敢掀起所谓‘立太子’的风浪。
但皇帝两自皆出梅氏,现如今风头正盛也不可避免,其势头甚至要盖过皇后的娘家夏氏,这便不太好了。
当然,人家以正事的名义,她也不敢在这个上面惹皇帝不快。
“陛下,平海伯世子如此紧急,想必不是小事。国事为重,陛下还是去看看吧。至于臣妾,不碍事的。”
“那朕去去就来。你传膳吧,等结束了,朕到坤宁宫来。”
“臣妾遵旨。”
朱厚照对于后宫、这些女人的关爱当然是有的,但他也有一些基本的底线,且这些底线已经明明确确的告诉了她们,就是不能够影响前朝的事――不参与、不关心、不添乱。
总得来说,他还处于青春盛年,目前还没有明显的问题。
“怀古啊,你这事办得有问题,朕是从坤宁宫来,若不能说出个一二三,到时候朕不计较,皇后也要找的麻烦。”
皇帝边走边说。
“嘿嘿,陛下说的微臣都明白,”梅怀古很有一股子拍马屁的嘴脸,他从小就是很有眼力见,“只不过,此事涉及到微臣府上的那个奇怪的客人,我爹交代此事关乎陛下,有此一节便怎么也不敢耽搁……”
“你府上?”
朱厚照刚刚走得快,还没注意到他带的人,此时转身发现有一男一女落在他身后,那个女人他还有些眼熟,只不过印象不是特别深。对于皇帝来说,所见的陌生人不少,需要记住的名字也太多,像这种就容易想不起来。
“民女孟樱,拜见陛下。”
“他们这是……”
“陛下可还记得红薯?”梅怀古提醒了一句。
朱厚照有一个动作的停顿,呼吸也不由加快了几分,神情中毫不掩饰激动,手指指着说:“对对对,朕想起来了,那个手帕上有红薯图案的姑娘。怀古,你刚刚的意思,她一直在你的府上?朕还以为她离开京师了呢。”
孟樱抿着嘴唇,什么话也不敢说。
当初,她是要离开京师的。但是梅可甲不让她离开。
只有她在京师,她的父亲才会带着红薯到京师里来。
因为她爹当时被关在大牢里,放出来的条件就是带回红薯,如果女儿也走了,父亲也放走了,皇帝去找谁去?
这个道理浅显易懂。
但当时皇帝并没有明说。
现在么,又矢口否认。
孟樱其实已经见怪不怪了,她在京师几年了,正德皇帝掌朝堂、开海禁、强兵马,驱鞑靼。一战洗刷土木堡之耻,他的心机、手段和威望,就是在府里随便听听也听得到。
而她以及她的父亲,想要反抗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认,并且祈祷着把这件事办好了,便可以解除这种‘暗软禁’。
梅怀古也不会去管她的心思,而是顺着皇帝的话往下说:“因为此事重要,我爹便交代,好生伺候她,所以孟姑娘一直都没离开。”
这些都是细枝末节。
重点不在这里,皇帝也不想听。
“那么,红薯呢?”
问出这话,朱厚照的视线也落在了梅怀古所带的袋子之上。
“微臣这就拿出来,听孟父说南边的人都叫他番薯,孟父,你快与陛下禀报。”
说话间,朱厚照已经自己走下去拿在手里看了起来。
红色的、椭圆状……的确是红薯。
“好啊!好啊!你们几个可算是立了一大功!”
一听皇帝说这话,三人都有些面带喜色,能让皇帝高兴,少不得一番赏赐。
其实所谓的种红薯,拿这个就可以种了。
他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还去邻居家的田里偷挖过。
不知道这个时代的人是怎么种植的。当时他在农村,父母和爷爷奶奶辈会把这个东西先收在地窖里过冬,以免红薯被冻坏,到了来年开春,大约也就是这个时候,气温在十几度,就种到地里进行培育,然后它会长出绿色的红薯苗。
等红薯苗长到30到50厘米,就剪下来,插到已经开垦好的地里,再之后等到九月份、十月份就可以收获了。
当然,红薯的种类繁多,我们国家又幅员辽阔,所以有的在春季种植、有的在夏季种植。
这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红薯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最为显著的就是耐旱、耐贫瘠、产量高,不挑地形,即便在山上也能种植。
从正常年景来看,一亩地种红薯能产2500到3000公斤,也就是徐光启所记录的‘一亩收数十石’。其产量是一亩稻田的十几倍。
但,这个事呢要分两面看。
第一,指望红薯一到,就养活全国人民,那是开玩笑。
因为红薯的热量很低,不管你吃什么东西,人体总归是需要热量的,红薯的热量只有大米等谷物的三分之一,土豆和玉米基本也是和红薯一个水平,说得直白些,红薯吃得再多,80%是水,那有什么用?
所以不谈热量,只谈产量,这是耍流氓。
另外红薯没有油,吃多了肚子容易胀气,也就会导致一种情况,额,就是拉不出来……
所以即便红薯后来成为一种‘美食’,但始终不能成为主粮。
因而想象中依靠这个推平全世界,更加不可能。其实在真实历史中,红薯在隆庆、万历年间已经传入中国,到了万历后期以及天启年间,官方都有记载陕西、河南、南直、山东、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各布政使司已经普遍种植红薯。
但是,它并没有能拯救流民遍地的大明朝。
从这个维度来说,人祸永远是最大的问题,生产力很高的工业国家一样有饥民。
不过话又说回来,
在温饱仍然是个大问题的时候说红薯口感不好、吃多了泛酸一样是耍流氓。是完全不能理解灾民所说的一种矫情话。
对于沦落到啃树皮的人,能吃上这个就是升入天堂。
对于活在温饱线上的百姓来说,大米、小麦之外如再种植一点红薯,可以解决青黄不接的问题,甚至可以节省一点主粮进行储备或是售卖。
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多出一种可以吃得食物,那总归是好事情。
继而就可以大大缓解如今尖锐的社会矛盾,老百姓稳住了,他推动各种各样的改革措施、即便激进些也不会造成地动山摇的后果。
能够养活更多的人、能够增加社会的弹性,这是它的意义。而不是觉得它不能一直吃或者不能依靠它吊打全世界就认为它根本没有价值,这属于二极管思维。
所以在朱厚照的眼中,红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物。
而此时,他正捧着,这个他前世吃都不想吃的东西,现在要小心对待。
第(1/3)页